當前位置:首頁 » 招商加盟 » 中國循環農業產業創新發展戰略聯盟加盟商

中國循環農業產業創新發展戰略聯盟加盟商

發布時間: 2021-08-12 14:19:34

1. 高中學歷很重要嗎初中就出來的。

我這么跟你講,在一線二線甚至是三線城市,高中學歷除了進一些技術活的地方之外,其他地方很難很難很難很難找到工作,更別說初中了。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是大概率情況了。
如果你覺得家裡人對你做出了很多,你去上這個班有點難為情,覺得自卑,那建議你自己另外讀成人學校,一樣樣考出來,很快的。最好弄個成人大專以上的學歷。(有些地方花錢直接能買到,當然這個都是私下說說)
在大部分情況下,學歷不能決定你的工作水平和成果,但沒有學歷的話有些地方你進都不一定進得去。
另外如果你從事醫療、政治文化、編程、藝術設計諸如此類的工作的話,沒有文憑是很難很難進去的,因為這種工作需要專業對口。
你家裡既然給你安排了工作,如果對胃口,或者說收入還不錯,就花點時間弄個文憑去,既能避免別人閑話又能讓自己得到一些提升,對家裡人來說也會更加欣慰一些。

2. 哪兒有 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

中國是從1953年開始制以五年一個時間段來做國家的中短期規劃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我們就簡稱為「一五」,然後以此類推.「十二五」規劃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二五」規劃的起止時間:2011-2015年. 「十二五」規劃綱要「十二五」規劃-相關音像作品展開 會議通過「十二五」規劃編輯本段基本信息十二五計劃,也就是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起止時間為2011-2015年. 規劃編制工作大體包括前期調研、編制起草、論證銜接、審批發布四個階段.在制定程序上,各部委省市區在2009年下半年初步完成本領域、本地區的規劃統一匯總到國務院,編制全國的「十二五」規劃,已經在2010年下半年的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上通過建議稿,而後提交2011年3月份的全國兩會上審議通過付諸實施.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 (1)「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一五」時期是我國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國內外環境的復雜變化和重大風險挑戰,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緊緊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實施正確而有力的宏觀調控,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使國家面貌發生新的歷史性變化.我們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巨大沖擊,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良好態勢,並為長遠可持續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我們戰勝了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勝利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任務.經過五年努力奮斗,我國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高,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譜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篇章.五年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創造的精神財富影響深遠. (2)「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國內外環境.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世情、國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徵.綜合判斷國際國內形勢,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我們要增強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科學把握發展規律,主動適應環境變化,有效化解各種矛盾,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仍是時代潮流,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經濟政治格局出現新變化,科技創新孕育新突破,國際環境總體上有利於我國和平發展.同時,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減緩,全球需求結構出現明顯變化,圍繞市場、資源、人才、技術、標准等的競爭更加激烈,氣候變化以及能源資源安全、糧食安全等全球性問題更加突出,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抬頭,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更趨復雜.我們必須堅持以更廣闊的視野,冷靜觀察,沉著應對,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經濟分工中的新定位,積極創造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從國內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人均國民收入穩步增加,經濟結構轉型加快,市場需求潛力巨大,資金供給充裕,科技和教育整體水平提升,勞動力素質改善,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體制活力顯著增強,政府宏觀調控和應對復雜局面能力明顯提高,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我們完全有條件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綜合國力再上新台階.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主要是,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投資和消費關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仍然薄弱,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並存,社會矛盾明顯增多,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較多.我們必須科學判斷和准確把握發展趨勢,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加快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情. (3)制定「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制定「十二五」規劃,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成果,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以科學發展為主題,是時代的要求,關系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我國是擁有十三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更加註重以人為本,更加註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加註重統籌兼顧,更加註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性新特徵.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堅持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基本要求是: ——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構建擴大內需長效機制,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服務業,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統籌城鄉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區域良性互動、協調發展. ——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作用,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壯大創新人才隊伍,推動發展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優先位置,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深入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節約能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發展循環經濟,推廣低碳技術,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堅定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改革,加快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與國際社會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共同分享發展機遇. (4)「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十二五」規劃要具有戰略性、前瞻性、指導性,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重大部署緊密銜接,與到二0二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緊密銜接.綜合考慮未來發展趨勢和條件,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就業持續增加,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 ——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居民消費率上升,服務業比重和城鎮化水平提高,城鄉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增強.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提高,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顯增加,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貧困人口顯著減少,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 ——社會建設明顯加強.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穩步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權益得到切實保障.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社會管理制度趨於完善,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財稅金融、要素價格、壟斷行業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明顯進展,政府職能加快轉變,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互利共贏開放格局進一步形成. 經過全國人民共同努力奮斗,要使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抵禦風險能力顯著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明顯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更加牢固. 二、堅持擴大內需戰略,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堅持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戰略,必須充分挖掘我國內需的巨大潛力,著力破解制約擴大內需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新局面. (5)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成果是「十二五」時期的重要任務.要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針對性和靈活性,提高宏觀調控的科學性和預見性,防範各類潛在風險,避免經濟大的起落.把短期調控政策和長期發展政策有機結合起來,加強各項政策協調配合,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6)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進一步釋放城鄉居民消費潛力,逐步使我國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大力發展服務業和中小企業,增加就業創業機會.要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著力提高城鄉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強居民消費能力.要增加政府支出用於改善民生和社會事業比重,擴大社會保障制度覆蓋面,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費預期.要加強市場流通體系建設,發展新型消費業態,拓展新興服務消費,完善鼓勵消費的政策,改善消費環境,保護消費者權益,積極促進消費結構升級.要合理引導消費行為,發展節能環保型消費品,倡導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文明、節約、綠色、低碳消費模式. (7)調整優化投資結構.發揮投資對擴大內需的重要作用,保持投資合理增長,優化投資結構,完善投資體制機制,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有效拉動經濟增長.「十二五」前期要確保國家擴大內需的重點在建和續建項目順利完成並發揮效益.發揮產業政策作用,引導投資進一步向民生和社會事業、農業農村、科技創新、生態環保、資源節約等領域傾斜.堅持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引導投資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區.嚴格執行投資項目用地、節能、環保、安全等准入標准,有效遏制盲目擴張和重復建設.促進投資消費良性互動,把擴大投資和增加就業、改善民生有機結合起來,創造最終需求.明確界定政府投資范圍,加強和規范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管理,防範投資風險.規范國有企業投資行為,注重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鼓勵擴大民間投資,放寬市場准入,支持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社會事業、金融服務等領域. 三、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十二五」時期的一項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統籌城鄉發展,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加大強農惠農力度,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和農民生活水平,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8)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首要目標,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抗風險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實施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加大糧食主產區投入和利益補償.嚴格保護耕地,加快農村土地整理復墾,大規模建設旱澇保收高標准農田.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健全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發展現代種業,加快農業機械化.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促進園藝產品、畜產品、水產品規模種養,加快發展設施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流通業,促進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標准化、規模化、集約化.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發展節水農業.推廣清潔環保生產方式,治理農業面源污染. (9)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按照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要求,搞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加快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要以水利為重點,大幅增加投入,完善建設和管護機制,推進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加快大中型灌區配套改造,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設,完善農村小微型水利設施,全面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繼續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公路、沼氣建設,繼續改造農村危房,實施農村清潔工程,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提高農村義務教育質量和均衡發展水平,推進農村中等職業教育免費進程.加強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建設.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逐步提高保障標准.深入推進開發式扶貧,逐步提高扶貧標准,加大扶貧投入,加快解決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的貧困問題,有序開展移民扶貧,實現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 (10)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提高農民職業技能和創收能力,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鼓勵農民優化種養結構、提高效益,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和價格形成機制,健全農業補貼等支持保護制度,增加農民生產經營收入.引導農產品加工業在產區布局,發展農村非農產業,壯大縣域經濟,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 (11)完善農村發展體制機制.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現有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在依法自願有償和加強服務基礎上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加快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業經營組織化程度.完善城鄉平等的要素交換關系,促進土地增值收益和農村存款主要用於農業農村.按照節約用地、保障農民權益的要求推進征地制度改革,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整治,完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和宅基地管理機制.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鼓勵有條件的地區以縣為單位建立社區銀行,發展農村小型金融組織和小額信貸,健全農業保險制度,改善農村金融服務.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推進集體林權和國有林區林權制度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經營制度.認真總結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經驗,積極探索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新途徑. 四、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 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適應市場需求變化,根據科技進步新趨勢,發揮我國產業在全球經濟中的比較優勢,發展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 (12)改造提升製造業.製造業發展重點是優化結構,改善品種質量,增強產業配套能力,淘汰落後產能.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調整優化原材料工業,改造提升消費品工業,促進製造業由大變強.完善依託國家重點工程發展重大技術裝備政策,提高基礎工藝、基礎材料、基礎元器件研發和系統集成水平.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增強新產品開發能力和品牌創建能力.合理引導企業兼並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發展擁有國際知名品牌和核心競爭力的大中型企業,提升小企業專業化分工協作水平,促進企業組織結構優化. (13)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科判斷未來市場需求變化和技術發展趨勢,加強政策支持和規劃引導,強化核心關鍵技術研發,突破重點領域,積極有序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加快形成先導性、支柱性產業,切實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和經濟效益.發揮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引領支撐作用,實施產業創新發展工程,加強財稅金融政策支持,推動高技術產業做強做大. (14)加快發展服務業.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建立公平、規范、透明的市場准入標准,探索適合新型服務業態發展的市場管理辦法,調整稅費和土地、水、電等要素價格政策,營造有利於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和體制環境.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積極發展旅遊業.拓展服務業新領域,發展新業態,培育新熱點,推進規模化、品牌化、網路化經營.推動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 (15)加強現代能源產業和綜合運輸體系建設.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加快新能源開發,推進傳統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積極發展水電,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加強電網建設,發展智能電網,完善油氣管網,擴大油氣戰略儲備.按照適度超前原則,統籌各種運輸方式發展,構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綜合運輸體系.推進國家運輸通道建設,基本建成國家快速鐵路網和高速公路網,發展高速鐵路,加強省際通道和國省干線公路建設,積極發展水運,完善港口和機場布局,改革空域管理體制. (16)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發展和提升軟體產業.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加強重要信息系統建設,強化地理、人口、金融、稅收、統計等基礎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實現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三網融合」,構建寬頻、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國家信息基礎設施.推進物聯網研發應用.以信息共享、互聯互通為重點,大力推進國家電子政務網路建設,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務和管理能力.確保基礎信息網路和重要信息系統安全. (17)發展海洋經濟.堅持陸海統籌,制定和實施海洋發展戰略,提高海洋開發、控制、綜合管理能力.科學規劃海洋經濟發展,發展海洋油氣、運輸、漁業等產業,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加強漁港建設,保護海島、海岸帶和海洋生態環境.保障海上通道安全,維護我國海洋權益. 五、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 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構築區域經濟優勢互補、主體功能定位清晰、國土空間高效利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區域發展格局,逐步實現不同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科學制定城鎮化發展規劃,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 (18)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堅持把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放在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優先位置,給予特殊政策支持,發揮資源優勢和生態安全屏障作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大力發展科技教育,支持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加大支持西藏、新疆和其他民族地區發展力度,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發揮產業和科技基礎較強的優勢,完善現代產業體系,促進資源枯竭地區轉型發展.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發揮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改善投資環境,壯大優勢產業,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強化交通運輸樞紐地位.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發揮對全國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在更高層次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和自主創新中走在全國前列.加強和完善跨區域合作機制,消除市場壁壘,促進要素流動,引導產業有序轉移.實行地區互助政策,開展多種形式對口支援.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扶持力度.更好發揮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在改革開放中先行先試的重要作用.加快沿邊地區開發開放,加強國際通道、邊境城市和口岸建設,深入實施興邊富民行動. (19)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按照全國經濟合理布局的要求,規范開發秩序,控制開發強度,形成高效、協調、可持續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對人口密集、開發強度偏高、資源環境負荷過重的部分城市化地區要優化開發.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集聚人口和經濟條件較好的城市化地區要重點開發.對影響全局生態安全的重點生態功能區要限制大規模、高強度的工業化城鎮化開發.對依法設立的各級各類自然文化資源保護區和其他需要特殊保護的區域要禁止開發.基本形成適應主體功能區要求的法律法規、政策和規劃體系,完善績效考核辦法和利益補償機制,引導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推進發展. (20)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態.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帶小的原則,遵循城市發展客觀規律,以大城市為依託,以中小城市為重點,逐步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科學規劃城市群內各城市功能定位和產業布局,緩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區壓力,強化中小城市產業功能,增強小城鎮公共服務和居住功能,推進大中小城市交通、通信、供電、供排水等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和網路化發展. (21)加強城鎮化管理.要把符合落戶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轉為城鎮居民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任務.大城市要加強和改進人口管理,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要根據實際放寬外來人口落戶條件.注重在制度上解決好農民工權益保護問題.合理確定城市開發邊界,提高建成區人口密度,防止特大城市面積過度擴張.城市規劃和建設要注重以人為本、節地節能、生態環保、安全實用、突出特色、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強化規劃約束力,加強城市公用設施建設,預防和治理「城市病」. 加強土地、財稅、金融政策調節,加快住房信息系統建設,完善符合國情的住房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合理引導住房需求.強化各級政府職責,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加快棚戶區改造,發展公共租賃住房,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給.加強市場監管,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抑制投機需求,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

3. 中國綠色農業服務聯盟的聯盟產業鏈服務聯合體設置

聯盟正逐步與相關單位/企業/組織/機構聯合設立如下產業鏈服務聯合體:
1.綠色植保/綠色改良與專家服務聯合體;
2.綠色農資科技產品聯合體;
3.綠色農產品農超對接(訂單生產)聯合體;
4.綠色農業產業化投融資聯合體;
5.綠色農產品媒體品牌塑造推廣聯合體;
6.綠色農產品加工及質量安全指導聯合體;
7.綠色農業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
8.綠色農業防災技術及互助保險聯合體;
9.綠色農業科技成果集成推廣轉化聯合體。
農林互助保險首席專家 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民盟中央農業委員、著名農業金融保險專家郭永利

4. 我想知道中國農業科技創新發展工作委員會是什麼組織是政府組織還是什麼的在線等!

肯定不是政府組織的,弄不好就是一個空架子,如果還有收什麼會員費的話,一般就是騙子組織了。

5. 中國循環農業創新發展戰略聯盟是什麼組織

這個應該屬於一個社會團體。

6. 我國已經建立的具有代表性的產業聯盟有哪些

以產業聯盟為紐帶的「抱團創新」是應對危機的有效方式,今年將圍繞重點產業發展一批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快提升產業的核心競爭力。這是記者在4月21日「推進產學研合作,增強應對金融危機能力研討班」獲悉的。科技部副部長杜占元出席開班典禮並講話。
杜占元說,通過產學研合作,促進知識、技術和人才要素有效集成,充分發揮企業、大學、科研院所的各自優勢,是加快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載體,是促進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當前,要大力加強產學研合作,加快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產業技術水平,為應對金融危機提供強力科技支撐。
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是以企業為主體、以需求為導向、以利益為紐帶的新型技術創新組織形態。2007年啟動時先期在鋼鐵、煤炭、化工和農業裝備領域建立了4個戰略聯盟。此後,國家和地方積極推動產業聯盟布局。據科技部政策法規司司長梅永紅介紹說,為應對金融危機,今年將在十大振興產業形成一批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同時,科技部會同有關部門運用投入、金融、服務等多種政策支持產學研合作,加快推進技術創新工程,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
會上,科技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的政策專家分析了當前宏觀經濟形勢,解讀了國家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以及我國促進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稅收、金融政策及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政策等。地方和產業界代表與參會者分享了鋼鐵、煤炭等我國重點產業和廣東珠三角地區產學研聯盟案例,並就產學研合作的模式與機制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研討班由科技部政策法規司主辦,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承辦。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產學研聯盟相關負責人參加了研討。

7. 封丘縣農業循環經濟項目

已有的研究表明,海峽兩岸間一方面是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科技水平、資本實力、勞動力資源以及市場條件等方面的差異,另一方面是語言相通、地理相近等天然優勢,因而農業資源的差異性與互補性十分明顯,農業發展與農產品貿易等具有一定的互補優勢與合作潛力[1-2]。誠如《兩岸經貿論壇共同建議》所指出的:「兩岸農業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兩岸應結合雙方的農業優勢,強化研發、技術管理及行銷的能力,互惠雙贏,擴大兩岸農業技術交流與合作的平台」①。本文擬就海峽兩岸農業循環經濟的提出與發展進行簡要分析、對比,得出兩岸循環型農業發展的異同以及兩岸合作發展的可能性與必要性,以期促進兩岸農業循環經濟的協同發展。

一、中國農業循環經濟的提出與發展

人與自然是一對永恆的矛盾。隨著人類改造和支配自然能力的不斷增強,尤其是傳統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和掠奪式資源開發等,直接導致了人與自然關系的日益緊張。面對人口增長、資源短缺、環境破壞以及生態失衡的巨大壓力,通過對以往發展理論與實踐的深刻反思,永續發展戰略已逐步成為全球的共同選擇與潮流。值得關注的是,20世紀90年代末,由德、日、美等國家首先提出並加以實踐的新型經濟發展範式——循環經濟[3-4],通過近年的發展演變,現已被看作是實施永續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最佳模式,同時也是保護環境和削減污染的根本手段,一些發達國家已把發展循環經濟、建立循環型社會作為實現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
在中國大陸,「循環經濟」也正由一個陌生的名詞和概念,逐漸上升為指導國家和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重要原則和戰略,並從內涵和外延上都有很大的發展。目前,大陸已在遼寧、貴陽、廣西貴港、廣東南海、內蒙古包頭、新疆石河子、湖南長沙等地區進行試點。但從總的來看,即使是在工業體系,循環經濟也剛剛起步,在屬於薄弱環節的農業更是困難重重。但這並不意味著循環經濟在農業上難以取得進展,恰恰相反,農業同樣需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何況與一般循環經濟相比,由於農業自身及其產業結構等方面的獨特性,農業發展循環經濟還具有許多先天的優勢!
受循環經濟思想與方法的啟發,在多年卓有成效的中國生態農業等持續農業理論與實踐探索的基礎上,人們進一步認識到,只有從循環經濟的角度加以引導和拉動,才能協調好現代農業各系統和層次以及農業生產與資源配置之間的關系,最終全面實現生態品質、生物產量以及經濟收入三者間的良性循環。於是,人們試圖通過模擬和遵循自然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規律,重構農業生產和生態系統,進而逐步開發出了一種新的農業發展模式——循環型農業,以使農業系統能夠更和諧地融入到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循環過程中[5]。
從總的來看,在我國正式發表的文獻資料中,最早提及農業循環經濟的當屬吳天馬(2002)的《循環經濟與農業可持續發展》一文[5],最早出現「循環型農業」或「循環農業」一詞的,當屬陳德敏與王文獻(2002)共同撰寫的《循環農業——中國未來農業的發展模式》一文[6]。然而,2003年全國上下在這方面的學術研究還相當少;直到2004年,才有一些文獻對此進行探討;剛剛過去的2005年,各地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與理論研究,則呈現出了欣欣向榮的良好勢頭。

二、大陸循環型農業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一)關於發展模式
盡管循環經濟在我國的提出不過是近幾年的事情,但我國其實早就有了循環經濟的實踐,如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等,不少案例也已總結出來(解振華②,2003)。從現實看,一些地方豐富多彩的農業循環經濟實踐已走在了理論研究的前面,涌現出了諸如河南天冠企業集團、廣西貴糖、北京蟹島綠色生態度假村、上海崇明的前衛村模式以及遼寧省「四位一體」日光大棚生態農業示範區等先進典型。其中,遼寧省農民首創的以生物技術為主體、以沼氣為紐帶「四位一體」日光大棚能源生態工程,實質上就是以農業為基礎的循環經濟,是農業現代化新路線的體現。
此外,福建聖農集團有限公司通過主抓肉雞主業鏈、生物工程副業鏈和有機肥副業鏈「一主兩副」產業鏈③,近年來也走出了一條「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型農業發展之路;江蘇省宿遷市則根據循環型農業的發展優勢與影響因素,也逐步開發出了適合當地發展的7個模式:「生態家園」循環模式、食用菌生物鏈循環模式、有機農業開發模式、設施農業生態模式、立體種養循環模式、農林牧漁結合型循環模式和花卉苗木生態農業模式(高良敏等,2004)。
與此同時,劉慧娥等(2005)提出了通過採用節能、環保、綠色、清潔生產等一系列農業高新技術,構建以生態農業為核心的「低消耗-無污染-高產出-再利用-佳效益」的農業循環經濟模式;劉志(2005)、王魯明等(2005)分別根據陝西及山東青島的實際,歸納、總結了當地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若干典型模式及其技術支撐體系;黑龍江及另外一些民族地區也發展出了一些典型的模式(陳青,2005;李玉明,2005;袁久和,2005)。李書民等(2005)則探討了以畜牧業為核心,實現農作物秸稈三段循環利用與畜禽糞污兩段利用的主要技術路線;汪懷建(2005)探討了適合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若干農業生態工程模式;王奎旗等(2005)提出了我國水產業實施循環經濟的「社會大循環」、「企業間循環」、「企業內循環」三個可供選擇的基本模式,等等。
但以上述各種模式並不代表我國循環型農業的全部,各地在研究、設計具體發展模式時,還應從當地實際出發,既可以採用一種模式,也可以多種模式並用。而且不論實行什麼模式,都必須嚴格遵循生態學的客觀規律,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使經濟和諧地融入到自然生態的物質循環之中。限於篇幅和現實條件,我們無法就各地蓬勃發展的循環型農業進行系統分析、歸類,但黃賢金等(2004)曾比較全面地總結了發展循環型農業大體可以採用的模式:區域循環模式、能源綜合利用模式、生態養殖模式、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模式,以及綠色和有機農業模式;並認為上述每一類型模式又包含有一些具體的實踐形式,如:生態養殖模式,就包括基於農牧結合的畜禽養殖模式、稻田生態養殖模式、高效集約式養殖和健康養殖模式等[7]。
(二)關於發展方向
對於如何發展我國的循環型農業,吳天馬較早提出了兩種面向循環經濟的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模式(路徑):一是以生態農業建設為基礎的漸進式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二是以有機農業建設為基礎的跨越式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並認為前者具有更廣泛的適應性和實踐意義,應大力提倡,而後者則為從根本上協調人類與自然的關系、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更為直接的實現途徑[5]。陳德敏等也認為,要實現農業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統一以至社會效益的最優化,必須實施農業清潔生產,並以我國的生態農業為基礎,發展我國的循環型農業[6]。
2005年10月,在《經濟日報》舉辦的「循環經濟發展戰略高層研討會」上,國家環保總局政策法規司司長楊朝飛針對我國農產品各種污染過於嚴重,出口越來越困難的現實,認為生態農業是今後農業發展的方向,而循環經濟下的生態農業應該是農業發展的最終方向④。對此,季昆森(2005)也撰文指出:一般認為,循環經濟在農業上的應用就是生態農業;實際上,循環經濟在農業上的運用有更廣闊的領域,其實質就是循環經濟原則在發展生態農業上的運用,可稱之為循環經濟型生態農業。
(三)關於發展策略
與德國等先行國家相比,我國無論是在循環經濟的理論研究還是在實踐方面,都存在著較大差距。從總的來看,源於對傳統農業環境後果的反思以及受循環經濟思想的啟發而提出的「中國循環型農業」,目前甚至還沒有比較明確、統一的定義,全國上下就農業發展循環經濟方面的研究,基本上還處於理解性或者概念性的初始發展階段,尤其是對於物質循環和價值增殖等揭示農業循環經濟最本質內容的量化研究和系統分析更是難得一見,仍有許許多多的理論、技術、政策以及法律法規等方面問題亟待學術界研究解決。
具體來說,一是迫切需要對循環型農業進行更系統、深入的理論分析和科學解釋,真正理解和把握農業循環經濟豐富的科學內涵及其發展方向;二是鑒於各地豐富多彩的實踐已在某種程度走在了理論研究的前面,對各地比較有代表性的循環型農業發展模式,如:立體農業,農業生產物質循環利用(規模化養豬業等),土地、技術、資本和勞動力等要素的優化配置模式(休閑觀光農業),農業一、二、三產業的產業鏈聯接模式(新型農業產業化),以及生物能的開發利用(循環農業發展的新領域)等,進行更系統、深入的分析與研究(主要進行物質代謝分析及經濟效益核算等,重點突出案例中的循環過程和效益評價及生態性三個方面),努力做到既總結經驗(與理論研究相呼應),又努力發現不足,並提出改進建議或措施,也是非常迫切和有益的;三是在全國還沒有出台統一的、標準的循環型農業評價指標體系之前,對循環型農業進行全方位探索和多視角的科學研究,逐步建立一個適合當地特點的農業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與發展規劃,也是學術界需要大力研究的現實課題;四是人們還應從各地資源及環境等稟賦以及當前循環型農業發展的實際出發,有選擇地分析、比較有關國家或國內先進地區(包括台灣地區)循環型農業發展的一般經驗與教訓,從宏觀、中觀和微觀的層面,對循環型農業的發展戰略與制度 (政策)創新進行研究,為農業循環經濟建設提供扎實的理論依據與實踐指導。

三、海峽兩岸循環型農業協同發展之探討

(一)台灣循環型農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盡管台灣島內鮮有諸如「循環型農業」等提法,但台灣省在永續農業的發展、研發與發展策略等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積累了不少有益的經驗。另一方面,我們也已注意到,台灣地區是世界經濟、社會較發達的地區之一。特別是近幾十年來,台灣地區因經濟快速成長,以致工業、農業污染嚴重,人民健康與生活環境也日益受到威脅。一方面是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不斷提升,尤其是對飲食安全等越來越重視,綠色(有機)蔬果產品廣受消費者的青睞;另一方面是人類活動已對環境造成危害及長遠的不良後果,並逐漸地惡化、蔓延,正在對自身居住環境和社會發展帶來負面作用。因而,面對循環經濟時代的到來,兩岸人民都應該從更高層次上重新探索人類到底應該生產什麼、怎麼生產,怎樣消費、怎樣生活……
如:養豬業一直是台灣地區最重要的畜牧業,其產值多年來高居台灣單項農產品之首,但如何減少養豬業產生的廢水污染卻是直接影響並決定該產業發展的首要因素之一。據報道,2004年台灣地區廢污水BOD的日產生量為4223噸,其中673噸為畜牧廢水,為有效控制養豬廢水污染,環保部門依據「水污染防治法」制定了具體的「放流水標准」,為達到上述管制標准,1990年來他們開始輔導業者設置廢水處理設備。目前,台灣養豬場主要採用包括固液分離、厭氣處理和好氣處理三個階段的「三段式廢水處理系統」。但從總的來看,養豬業仍面臨著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兩難處境,還須進一步改善其技術效率(蕭景楷等,2006)。
又以島內香菇生產廢棄物(廢渣)處理問題為例。2004年台灣地區的香菇總產量為4866噸,其中袋栽香菇4714噸,約占總產量的97%。除了木屑等殘渣外,袋栽香菇還產生了大量的塑料廢棄物。顯然,面對如此大量的廢棄物,各鄉鎮垃圾處理場已無法代為處理,而且如此大量的廢棄物也不是傳統之掩埋與焚燒方法等所能解決的問題。為此,有學者提出通過立法與民間協助,進行「源頭減量」與「資源回收與再生」,以降低廢棄物清理成本及避免廢棄物清理時所產生的環境問題;更進一步地,他們提出了基於經濟誘因機制的「課稅」與「補貼」的「兩政策工具」,等等(魏乾城等,2006)。
再以國人比較熟悉的茶葉為例,台灣地區半發酵茶的製造技術堪稱世界翹楚,其品種、栽培技術、花園設施等方面均領先於大陸;而且台灣省自1987年開始引進有機農業的理念,自1995年試作,至1998年已有35戶共22公頃投入有機茶生產行列,而且有機茶生產規模仍在不斷成長當中……
誠如台灣有機農業發展協會執行秘書陳琦俊所言:人類唯有再度回到「與大自然共生」的原點,來取得安全的食糧,才是環境和人類永續生存之道。從某種程度上講,這一切恰恰也是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的祖國大陸所需要進一步面對和妥善解決的。從這個意義上看,兩岸循環型農業的發展均處於初始發展階段,而且都迫切需要進一步推進循環型農業和永續農業的發展,其發展前景看好。
(二)海峽兩岸循環型農業協同發展的策略選擇
為促進兩岸循環型農業的協同發展,結合當前循環型農業的發展現狀與趨勢,建議盡快研究、建立起兩岸循環型農業交流與合作的制度性安排。
一是要充分利用兩岸現有科技合作政策和人員往來的渠道,積極開展兩岸循環型農業研究人員的互訪講學、互聘客座研究人員、交換培養研究生等,通過人員的交流帶動產業間的交流與合作發展;
二是要通過兩岸科技交流機構的協商討論,每年輪流在兩地舉辦1次以上綜合性的循環型農業理論與實踐發展研討會,為兩岸循環型農業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者們提供一個信息交流和成果共享的新平台。從總的來看,福建省在這方面具有一定的區位優勢,建議由閩台科技交流協會牽頭組織、發動兩岸有關科研、教學單位從事循環型農業研究與實踐工作人員積極參與,率先舉辦海峽兩岸循環型農業理論與實踐發展學術研討會;
三是要深入研究、探討兩岸循環型農業交流與合作的具體項目與方式方法。審視近年兩岸農業技術合作項目,目前尚無循環型農業方面的項目。從兩岸農業資源與科技和市場整合的現實需要出發,可以考慮共選項目、共同研發、分別出資、成果共享等的具體方法與途徑。而且我們建議,作為全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福建省科技行政主管部門應盡快在漳州、泉州等傳統對台農業科技合作示範區內,增設閩台(兩岸)循環型農業合作示範區;
四是要以本次兩岸經貿論壇為契機,抓緊抓好新增「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與「台灣農民創業園」的建設與管理工作。尤其是要積極創造便利條件,歡迎台灣農民、農業企業到大陸投資、興業,積極尋求與台灣循環型農業專家與投資者們多種形式的合作與共同發展。
可以肯定,通過上述努力與制度安排,必將有力促進兩岸同行專家與實踐探索者們多種形式的交流與合作。在此基礎上,我們建議從大陸及台灣地區循環型農業的提出與內涵、發展的歷程與成效、研究的進展與成果、發展的模式與方向、發展的策略與目標,以及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潛力等方面,深入分析、比較兩岸循環型農業的發展現況與前景,得出兩岸循環型農業發展的異同以及兩岸合作的可能性與必要性;與此同時,還應進一步研究、探討兩岸循環型農業合作的目標、模式、途徑及其配套措施等,進而提出框架性的兩岸循環型農業合作發展的策略及目標,以期促進海峽兩岸循環型農業的協同發展。

四、結束語

循環經濟是國際社會在可持續發展理論與實踐研究中逐漸探索和總結出來的具體實踐模式,農業循環經濟也已在全球悄然興起,並成為近年來國內外學術界關注的焦點之一。文章首先簡述了中國農業循環經濟的提出與內涵,著重探討了大陸循環型農業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初步分析、比較了兩岸循環型農業發展的異同及兩岸協同發展的可能性與必要性。從以上分析與討論中可以看出,兩岸在循環型農業發展、研發與管理過程中,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又呈現出了互補的態勢;通過兩岸交流與合作,既可以充分了解台灣地區在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農業發展和永續農業的運行軌跡和政策措施,進一步了解台灣地區有關永續農業的一系列發展模式與經驗教訓;通過兩岸循環型農業發展的對比分析,還可以提出一些可相互借鑒的發展模式與對策措施,以及兩岸循環型農業合作發展的目標、模式及其配套措施等,達到既促進兩岸循環型農業科技、信息、資源、環境等方面的優化與共享,促進兩岸循環型農業的協同發展,又可為海峽兩岸共同迎接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化的挑戰開創出新的契機。

注釋:
①剛剛結束的兩岸經貿論壇,就如何加強和深化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問題」又取得了許多新的突破,再次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肯定。本次論壇由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海研中心與中國國民黨國政研究基金會共同主辦,海峽經濟科技合作中心與兩岸和平發展基金會共同承辦,時間:2006年4月14日至15日,地點:北京。
②解振華. 關於循環經濟理論與政策的幾點思考[N]. 光明日報,2003年11月3日.
③①肉雞主業鏈,即以種雞飼養、雞苗孵化、飼料加工、肉雞飼養、肉雞加工、深加工為主的肉雞主業鏈;②生物工程副業鏈,即以雞下腳料,如用雞羽毛開發多肽氨基酸、雞腸子提取胰蛋白酶等開發利用為主的生物工程副業鏈;③有機肥副業鏈,即以雞糞加工成生物有機肥,帶動有機種植業,實現資源的綜合、高效利用。
④韓超. 循環經濟與農業實踐——經濟日報循環經濟發展戰略高層研討會(2005年9月24日至25日)側記. 經濟日報網站,2005-10-10.

[1]彭作奎. 加入WTO後兩岸農業發展的互補性與合作前景[A]. 見:加入WTO的兩岸農業:投資、貿易與合作[C].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22-31.
[2]鄧啟明,李建華,黃獻光. 海峽兩岸農產品貿易的現狀與發展[J]. 農業經濟問題,2005(12):34-37.
[3]馮之浚主編. 循環經濟導論[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歐明豪,宣亞南,郭忠興,等. 循環型農業若干問題探討——以江蘇省為例[A]. 見:黃祖輝,楊列勛,陳隨軍主編. 農業經濟管理論文集[C].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450-459.
[5]吳天馬. 循環經濟與農業可持續發展[J]. 環境導報,2002(4):4-6.
[6]陳德敏,王文獻. 循環農業——中國未來農業的發展模式[J]. 經濟師,2002(11):8-9.
[7]黃賢金主編. 循環經濟:產業模式與政策體系[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

8. 如何加入中國境外農業開發產業聯盟

中國境外農業開發產業聯盟(COADA)以全面提升我國農業國際競爭力,保障糧食安全,服務大國外交提供先進農業技術、產業組織、運行管理、金融支持等方面的強有力基礎支撐為宗旨,堅持面向市場、平等自願、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通過建立多樣化、多層次的境外農業開發體系化解決方案,以區域化、國際化視野,創新性地全過程、整鏈條有機整合境內外各類優勢資源,探索境外農業合作開發的新機制,引領和深化我國境外農業開發的有序、可持續發展,培養一支優秀的海外農業管理人才團隊和企業家隊伍以及國際化的農業跨國經營企業集團。
可以找到中國境外農業開發產業聯盟(COADA)網,進行加入。

9. 創業創新農業產業聯盟章程怎麼制定辦理流程

創業創新農業產業聯盟以「資源整合、優勢發展」為總體原則,以「創新理念、務實運作」為核心,積極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推動農業生產與經濟市場的相互轉換,創造企業與政府互動、企業與資本互動、產品與市場互動,國內與國際互動的戰略合作體系,促進我國現代農業產業創新發展,切實服務於中國農業產業。

聯盟的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最高權力機構是中國現代農業創新產業聯盟大會。聯盟大會代表由本聯盟發起會員單位及會員代表組成,享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聯盟大會每五年召開一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加入聯盟成為會員:

聯盟會員分會員單位和個人會員兩類。

(一) 會員單位:國內外涉農企業、高等院校、學術機構、科研院所、社會團體及新聞媒體、金融機構等具有法人資格的相關機構和組織。

(二) 個人會員:國內外企業代表、行業專家、學者和政府工作人員等。

申請加入聯盟的會員,需具備下列條件:

1、擁護聯盟的章程,遵守聯盟的規章制度。

2、有加入本聯盟的意願。

3、在行業領域有一定的影響。

會員入會程序:

(一) 提交入會申請表及相關資料;

(二) 資料審核通過;

(三) 批准入會。

會員享有下列權利:

(一) 會員享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

(二) 有對聯盟工作的建議、批評和監督權;

(三) 有參加聯盟組織的各種活動,獲得聯盟出版物;

(四) 有向聯盟要求對生產、經營提供支持和服務的權利;

(五) 有優先參與聯盟運營項目,分享聯盟各方資源、獲取經濟利益的權利;

(六) 會員加入和退出聯盟都以自願為原則;

會員履行下列義務:

(一) 遵守本聯盟章程,執行聯盟決議;

(二) 齊心協力維護本聯盟的榮譽、利益及形象等合法權益;

(三) 支持並配合聯盟各項工作和任務,積極主動參加聯盟各項活動;

(四)根據國家政策和聯盟發展需要,協助並配合完成聯盟交辦的其它工作。

會員退會應書面通知聯盟:

會員如有違反聯盟章程或侵害聯盟利益的行為,經理事會表決通過予以除名。

10. 為何要成立中國功能農業產業聯盟

據報道,近日,2018中國功能性有機肥技術高峰會議在河南鄭州舉行。會上,為推動功能性農業的發展,「中國功能農業產業聯盟」隆重成立。

據悉,功能性有機肥將為修復土壤、發展功能農業提供了核心技術,並在陝西、山西、河南、海南、黑龍江等十多個省份培育出高附加值的功能性農產品。

熱點內容
書法輔導班加盟有免費教師培訓 發布:2021-08-17 15:55:14 瀏覽:529
鋼知門加盟商 發布:2021-08-17 15:55:12 瀏覽:534
加盟商共贏話術 發布:2021-08-17 15:55:07 瀏覽:733
冷水江市世紀華聯超市加盟條件 發布:2021-08-17 15:55:04 瀏覽:113
開蛋糕店加盟和不加盟哪個好 發布:2021-08-17 15:55:03 瀏覽:81
佛教用品加盟商 發布:2021-08-17 15:54:13 瀏覽:654
湖南衡陽超市加盟 發布:2021-08-17 15:54:10 瀏覽:712
畢節加工鋰電池加盟騙局揭秘 發布:2021-08-17 15:54:09 瀏覽:92
哪有女裝拆扣店加盟 發布:2021-08-17 15:54:08 瀏覽:996
兒童加盟店有哪些項目 發布:2021-08-17 15:53:11 瀏覽: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