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招商加盟 » 花間派招商加盟

花間派招商加盟

發布時間: 2021-08-13 01:05:41

⑴ 花間派與婉約派的區別

1、誕生時間不同

花間詞誕生於晚唐五代,晚唐五代時,中國南方相對安定的社會環境為詞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相繼出現了西蜀和南唐兩個詞壇中心。

婉約派為中國宋詞流派。婉約詞風長期支配詞壇,直到南宋,姜夔、吳文英、張炎等大批詞家,皆受影響。

2、風格不同

花間詞派題材狹窄、情致單調。大都以婉約的表達手法,寫女性的美貌和服飾以及她們的離愁別恨。在這些詞中描繪景物富麗、意象繁多、構圖華美、刻畫工細,能喚起讀者視覺、聽覺、嗅覺的美感。由於注重錘煉文字、音韻,形成了隱約迷離幽深的意境。

婉約派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慎密,重視音律諧婉,語言圓潤,清新綺麗,具有一種柔婉之美。但內容比較狹窄。

3、代表人物不同

花間詞代表人物:溫庭筠、韋庄、皇甫松;

婉約派代表人物:柳永、秦觀、周邦彥、李清照。

⑵ 花間派詩人有那些

張九齡(673-740),字子壽,韶州(今韶關市)人,唐中宗景龍初年進士。玄宗時歷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唐代有名的賢相。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出生於當時唐安西大都護府所在的碎葉城(今吉爾斯坦境內)。天才橫溢,被譽為謫仙人。其詩想像豐富,構思奇特,氣勢雄渾瑰麗,風格豪邁瀟灑,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屬河南),為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因詩中常自稱少陵野老,又做過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少陵、杜工部,其詩善於選擇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題材,反映出當時政治的腐敗,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人民的願望,他的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開元盛世轉向分裂衰微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詩風沉鬱頓挫,語言精煉傳神,對後世詩人影響極大。

王維(701-761),字摩詰,原籍祁(今山西祁縣),其父遷居於蒲州(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進士。任過大樂丞、右拾遺等官,安祿山叛亂時,曾被迫出任偽職。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除了四十歲時到長安應過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鄉鹿門隱居讀書、寫詩自娛。詩多以山水田園為題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園詩人,與王維齊名,合稱「王孟」。

王昌齡(約690-756?),字少伯,今陝西西安人,一說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開元十五年進士,一生只做過中下級官吏,安史之亂時,於還江寧途中被亳州刺史閭丘曉殺害。詩以寫宮怨、邊塞、送別為佳,尤長於七絕,有「七絕聖手」之稱,時人推為「詩家天子」。

丘為(694-789?),蘇州嘉興(今屬浙江)人,天寶年間進士,歷官太子右庶子,與王維、劉長卿等友善,活到95歲,相傳是唐代享壽最高的一位詩人。

綦毋潛(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說江西南康人。開元十四年進士,由宜壽尉入為集賢院待制,遷左拾遺,終著作郎,後歸隱江東。詩多寫山林隱逸生活和方外之情,清秀俊麗。

常建(708-765?),籍貫不詳,開元十五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只做過盱眙尉的小官。詩以寫山水田園為主,選語精妙,境界超遠。

岑參(715-770),南陽人,一說湖北江陵人,少時隱居河南嵩陽。天寶三年進士,初為小官,後做過嘉州刺史等官,世稱「岑嘉州」。詩以寫邊塞生活著稱,與高適齊名,合稱「高岑」。

元結(719-772),字次山,號漫郎、聱叟,曾避難入猗於洞,因號猗於子,河南人。天寶十二年進士,因招募義軍抗擊史思明有功,廣德二年授道州刺史,後遷容管經略史。詩多諷喻時政,反映人民疾苦。

韋應物(737-791?),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天寶末年曾在宮廷擔任過玄宗的侍衛官,早年為人任俠,狂放不羈,後來發奮讀書考中進士。因做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運城縣解州鎮)人,世稱柳河東。德宗貞元年九年進士,又舉博學鴻詞科。官禮部員外郎,因參與變革的王叔文集團,被貶為永州司馬,後遷柳州刺史,人稱柳柳州。詩文在當時都很有名,和韓愈共同領導了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孟郊(751-814),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隱居河南嵩山,四十多歲才中進士,只做過縣尉一類的小官。一生困頓,性情耿介,詩多描寫民間疾苦和炎涼世態。語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風格。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

陳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年輕時使年任俠,睿宗文明元年進士,武則天執政時,任時麟台正字、右拾遺等小官。他對自六朝以來浮華綺麗的詩風深感不滿,力求改革,在詩歌創作與理論上都作出過重要貢獻。

李頎(690-751),東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時曾寓居河南登封。開元十三年進士,做過新鄉縣尉的小官,詩以寫邊塞題材為主,風格豪放,慷慨悲涼,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幼孤貧刻苦好學,德宗貞元八年進士。曾任監察御史,因上疏請免關中賦役,貶為陽山縣令。後隨宰相裴度平定淮西遷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諫迎佛骨,貶潮州刺史。做過吏部侍郎,死謚文公,故世稱韓吏部、韓文公。是唐代古文運動領袖,與柳宗兒合稱韓柳。詩力求險怪新奇,雄渾重氣勢。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號士。其先世為太原人,後遷居下圭(今陝西渭南),出生於河南新鄭。貞元十五年進士。元和時曾任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因得權貴,貶為江州司馬,晚年好佛,又自號樂居士。他一生作詩很多,以諷喻詩為最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敘事詩哪《琵琶行》、《長恨歌》等也極有名。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進士。因處於牛李常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其詩構思新奇,風格農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都愛西昆好,只恨無人作鄭箋」之誚。

高適(702-765),字達夫,德州莜(今河北景縣)人,少潦倒落拓,四十歲後舉有道科中第,授封丘縣尉,不久即辭去,後來在河西節度使歌舒翰幕中掌書記,接觸了大漠神奇風光和戍邊士卒的艱苦生活。其詩直抒胸臆,不尚雕飾,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寫邊塞生活,與岑參齊名,也稱「高岑」。

王勃(649-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十四歲應幽素科及第,曾任虢州參軍,後往交趾探望父親,不幸溺溺水死,年僅二十七歲。其詩力求擺脫齊梁的綺靡詩風,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閣序》就出自他之手。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合稱初唐四傑。

駱賓王(640-?),婺州義烏(今屬浙江)人,早年落魄無行,但詩文早有名,平生只做過主簿一類的小官,參加過徐敬業討伐武則天的義兵,為徐起草了《討武氏檄》,後來兵敗亡命,不知所終。也是初唐四傑之一。

杜審言(約646-708),字必簡,祖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河南鞏縣,是大詩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進士,曾任隰城尉、洛陽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館直學士,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稱「文章四友」,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樸素自然。

宋之問(約656-712),一名少連,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陽)人,一說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人,上元進士,武則天時官尚方監丞,中宗時入選為修文館學士,因謅事武則天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為士林所不齒,玄宗先天年間賜死。所作多粉飾現實,歌頌昇平,價值不大,但律詩在初唐時有一定地位。

王灣(?-750),今河南洛陽人,玄宗先天年間進士,開元五年任滎陽主簿,終洛陽尉。詩作流傳下來的不多,這首《次北固山下》為最著名。

劉長卿(709-790?),字文房,河間(今屬河北)人。開元二十一年進士,曾任長洲縣尉,因事下獄兩遭貶謫,移睦州司馬,官司隨州刺史。詩多寫政治失意之感受,也有反映離亂之作,善於描繪自然景物。五言詩成就較高,被稱為「五言長城」。

李益(748-827),字君虞,陝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後遷河南鄭州。大歷四年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後棄官在燕趙一帶漫遊。憲宗時官秘書少監,終禮部尚書。詩風豪放明快,尤以邊塞詩為有名。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自言祖籍中山(今河北定縣),貞元九年進士,登博學鴻詞科,授監察御史,因參加王叔文變法,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失敗後被貶為朗州司馬,遷連州刺史。後因宰相裴度力薦,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與柳宗元交好,人稱「劉柳」,又與白居易常相唱和,又並稱「劉白」,詩風格清新,宛轉含蓄,善於吸收民歌的精華,並多反映社會生活。

張籍(768-830?),字文昌,原籍吳郡(治今江蘇蘇州),少時僑寓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貞元十五年進士,歷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員外郎、國子司業等職,故世稱「張水郎」或「張司業」。又因其家境窮困,眼疾嚴重故孟郊稱他為「窮瞎張太祝」。是韓愈的學生,詩多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民生疾苦,頗得白居易推重,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太和二年進士,曾為江西觀察使和宣歙觀察使沈傳師及劍南節度使牛僧孺的幕僚。歷任監察御史,黃、池、睦諸州刺史,後入為司勛員外郎 ,終中書舍人。詩豪爽清麗,自成風格,人稱「小杜」。又與李商隱齊名,並稱「小李杜」。

溫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飛卿,今山西祁縣人。文思敏捷,精通音律。每入試,押官韻,八*手而成八韻,時號「溫八*」。仕途不得意,官止國子助教。詩辭藻華麗,少數作品對時政有所反映。與李商隱齊名,並稱「溫李」。亦作詞,是「花間派」鼻祖,對五代以後詞的發展起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

杜荀鶴(846-907),字彥之,自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相傳為杜牧出妾之子。昭宗大順二年進士,但示授官。後任五代梁太祖朱溫的翰林學士,僅五日而卒。其詩語言通俗,部分作品反映唐末軍閥混戰局面下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的悲慘遭遇,當時較突出,宮詞也很有名。

韋庄(836-910),字端已,長安杜陵(今屬陝西長安縣)人,昭宗乾寧元年進士,年輕時生活放盪,後入蜀為王建掌書記,王建為前蜀皇帝,任命他為宰相,詩詞都很有名,長詩《秦婦吟》反映戰亂中婦女的不幸擬遇,在當時頗負盛名,但詩中對黃巢農民起義軍頗多詆毀。所作詞語言清麗,多用描手法,寫閨情離愁和游樂生活,與溫庭筠同為花間派的重要詞人。

崔顥(約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人。開元十一年進士,官司勛員外郎。早期有過一段風流不羈的生活,詩多寫閨情,流於浮艷,後歷邊塞,詩風變得雄渾豪放。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早年家貧。舉貞元九年明經科,十九年書判拔萃科,曾任監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舊官僚,遭到貶斥,後轉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最後以暴疾卒於武昌軍節度使任上。與白居易同為早期新樂府運動倡導者,詩亦與白居易齊名,世稱「元白」。其實,無論是反映生活的廣度與深度還是詩歌藝術,元稹都遠不能與白居易相比。

王之渙(688-742),字季陵,祖籍晉陽(今山西太原),其高祖遷今山西絳縣。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

賈島(779-843),字閬仙,一作浪仙,范陽(今河北涿縣)人。初落拓為僧,名無本,後韓愈勸之還俗。屢考進士不中,曾任長江主簿,人稱賈長江。是有名的苦吟詩人,以追求清奇、冷峭的意境著稱,又重煉字。與孟郊齊名,人稱「郊寒島瘦」。

賀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州(今浙江蕭山)人,武則天證聖元年進士,曾任禮部侍郎、太子賓客、秘書監等。自號四明狂客,與李白、張旭等人在長安稱「飲中八仙」。工書法,尤善草隸,詩多祭神樂章和應制之作,偶有小詩清新可喜。

張旭(675-750?),字伯高,吳(今江蘇蘇州)人。曾官常熟縣尉,金吾長史。善草書,性好酒,世稱張顛,也是「飲中八仙」之一。其草書當時與李白詩歌、裴文劍舞並稱「三絕」,詩亦別具一格,以七絕見長。

崔護 字殷功,博陵人。貞元十二年登第。終嶺南節度使。其詩詩風精練婉麗,語極清新。詩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題都城南庄》流傳最廣,膾炙人口,有目共賞。該詩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人生經歷道出了千萬人都似曾有過的共同生活體驗,為詩人贏得了不朽的詩名。

⑶ 「花間派:鼻祖的 是

沒看懂!你的意思是花間派的鼻祖是誰?還是什麼意思???

⑷ 婉約派 花間派的代表詞人有那些

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張先、晏殊、晏幾道、歐陽修、秦觀、賀鑄、周邦彥、李清照。

花間派的代表人物有溫庭筠、韋庄、歐陽炯、牛希濟、李珣、鹿虔扆、薛昭蘊

一、柳永

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庄,後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

柳永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 也是兩宋詞壇上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於詞,同時充分運用俚詞俗語,以適俗的意象、淋漓盡致的鋪敘、平淡無華的白描等獨特的藝術個性,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二、晏殊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

晏殊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並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三、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約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四、溫庭筠

溫庭筠(812?—870?),本名歧,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中唐以後,文人寫詞的漸多,溫庭筠是其中寫詞最多、對後人影響也最大的作家。他出身於沒落貴族的家庭,長期出入歌樓妓館,為當時士大夫所不齒,終身困頓,到晚年才任方城尉和國子監助教。

他的詩和李商隱齊名,但更多表現個人的淪落不偶,而較少傷時感事之作。就是他的愛情詩,雖文采絢爛,而雕琢過甚,帶有濃厚的唯美主義傾向,實際是齊梁綺艷詩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產物。溫庭筠的詩雖不能和李商隱相比。

由於他精通音律,熟悉詞調,他在詞創作的藝術成就上卻在晚唐其他詞人之上。溫詞現傳六十多首,比之他的詩,這些詞的題材更狹窄,絕大多數是描寫婦女的容貌、服飾和情態的。

五、韋庄

韋庄(約836年- 約910年),字端己,漢族,長安杜陵(今中國陝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詩人、詞人,五代時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韋待價七世孫、蘇州刺史韋應物四世孫。

韋庄工詩,與溫庭筠同為「花間派」代表作家,並稱「溫韋」。其詩多以傷時、感舊、離情、懷古為主題;其律詩圓穩整贍、音調瀏亮,絕句情致深婉、包蘊豐厚,發人深思;其詞多寫自身的生活體驗和上層社會之冶遊享樂生活及離情別緒,善用白描手法,詞風清麗 。

⑸ 花間派和李煜的詞有什麼聯系

唐人歌唱多用五七言絕句,唱時加上和聲。唐歌曲中的和聲,有和於句中與句尾者,如《竹枝》即以「竹枝」兩字和於句中,以「女兒」兩字和於句尾。由於音樂的發展和需要,整齊的五、七言詩譜入曲調中已經不合要求。於是根據和聲辭的長短,就長短聲填長短句,使合曲拍,這就自然形成一種可以配合曲調歌唱的新詩體,這就是詞。

李煜詞產生於初盛唐,它本來自民間。根據敦煌發現的文卷編成的《敦煌曲子詞》說明早在唐中葉以前已經出現的民間詞,歌詠的內容比較豐富,有涉及農民起義的,有歌詠反抗少數民族統治者壓迫的斗爭的,有感傷邊塞征戰之苦的,有專詠疾病醫療的,有感慨赴考落第的,有自慨貧病不能還鄉的,有詠夫婦離別的,也有不少談情說愛的。其中有不少好詞。有一首已失詞調殘缺不全的詞:

十四十五上戰場,手執長槍,低頭淚落悔吃糧,步步近刀槍。昨夜馬驚轡斷,惆悵無人遮攔。

寫幼年新兵初上戰場時的心情,寫得很動人。《敦煌曲子詞》文字通俗,情意真切,顯然是民間流行的唱辭,說明在文士作詞以前,民間已有大量好詞在歌唱。

中唐前後,由於民間詞的廣泛流傳,一部分比較接近人民的詩人開始了詞的創作。張志和是較早的作家,他的《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描繪水鄉風光,在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託了愛自然愛自由的情趣。白居易、劉禹錫是中唐時期寫詞較多的作家。白居易的《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通過自然景物的烘托,袒露了詩人的襟懷,已經離開了民間歌詞的情調。

晚唐溫庭筠寫詞最多,對後人影響也最大。他出身於沒落貴族家庭,長期出入歌樓妓館,由於他精通音律,熟悉詞調,在詞創作的藝術成就上在晚唐其他詞人之上。溫詞現傳60多首,多數是描寫婦女的容貌、服飾和情態的。如《菩薩蠻》: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貼綉羅襦,雙雙金鷓鴣。

也有描寫閨情的,如《望江南》: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萍洲。

前一首寫婦女服飾之華貴,容貌之艷麗,體態之嬌弱,適於宮妓歌唱以點綴沒落王朝醉生夢死的生活(相傳是溫庭筠代宰相令狐絢寫給唐宣宗的)。後一首表現婦女的離愁別恨相當動人,曾贏得一些不幸婦女和懷才不遇的文人的愛好。溫庭筠善於選擇富有特徵的景物構成藝術境界,表現人物的情思。如「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不僅襯托出人物的如花美貌,也暗示她的如花薄命。又如「斜暉脈脈水悠悠」,也暗示行人的悠悠不返與閨中人的脈脈多情。他在詞藝術方面的探索,有助於詞的藝術特徵的形成,推動了詞的發展。但溫詞題材偏於閨情,表現過於柔弱,詞句過於雕琢,也帶來消極影響。它上承南朝宮體的詩風,下奠花間詞派的基礎,花間詞派正是在這種影響下形成的。

唐末戰亂,士人多逃往成都,投靠王建。西蜀依靠山川的險固,受戰禍較小,割據軍閥、官僚地主,弦歌宴飲,晝夜不休。這些文士繼續做詞尋樂,產生了一批著名的詞人。後蜀趙崇祚編《花間集》十卷,選錄了溫庭筠等十八家的詞500首。其中主要作者有韋庄、皇甫松、薛昭蘊、牛嶠、毛文錫、朱希濟、歐陽炯、顧蠱、鹿虔康、和凝、孫光憲等。其中除溫庭筠、皇甫松、孫光憲外,都是集中在西蜀的文人。他們在詞風上大體一致,後世因稱為花間詞人。花間詞人奉溫庭筠為鼻祖,絕大多數作品堆砌華艷的詞藻來形容婦女的服飾和體態,題材比溫詞更狹窄,內容更空虛。在藝術上缺乏意境的創造,只是片面發展溫詞雕琢字句的一面。所以陸游《花間集跋》說:「斯時天下岌岌,士大夫乃流宕至此。」一針見血地批評了他們反現實主義的創作傾向。

花間詞人中與溫庭筠齊名的韋庄,作品稍有內容,風格也較溫詞清新明朗。如《思帝鄉》:

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寫一個天真爛漫的少女追逐愛情幸福,比其他花間詞中的婦女形象生動得多。又如《女冠子》二首: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別君時。忍淚佯低面,含羞半斂眉。不知魂已斷,空有夢相隨。除卻天邊月,沒人知。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夢見,語多時。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半羞還半喜,欲去又依依,覺來知是夢,不勝悲。

前詞寫閨中人陳訴離別之情,後詞寫行人敘述夢中相見,在構思布局上別具匠心。且語言生動,與專事雕琢詞句者不同。韋詞上承白居易、劉禹錫,下啟馮延巳、李煜,可說是花間詞中的別調。另外,牛希濟《生查子》中的:

春山煙欲收,天淡星稀小。殘月臉邊明,別淚臨清曉。

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頗有南朝樂府民歌情味;李殉《南鄉子》中的:

乘彩舫,過蓮塘,棹歌驚起睡鴛鴦。游女帶花偎伴笑;爭窈窕,競折團荷遮晚照。

把南國水鄉風光和勞動婦女的形象帶到詞里來,頗為清新開朗。然而他們的成就在後來崇拜花間派的詞家中反未得到繼承。

五代時期另一個詞的中心產地是南唐國。幾個跟花間詞人同時而稍晚的詞家,集中在南唐的首都金陵。金陵、揚州原為長江下游最繁盛的都市。這時經濟又繼續有所發展,中原人士不少到此避亂,南唐國君又愛好文學,於是出現了南唐詞。南唐詞的生活基礎與花間詞並無兩樣,然而南唐中主李璟後期就面臨周、宋威脅,面臨亡國危機,這些沒落小王朝的君臣,即使還強歡作樂,也不能不流露他們絕望的心情。這就決定了南唐詞的感傷基調,在這一點上與西蜀詞稍有不同。

南唐詞重要作家有馮延巳、南唐中主李璟、後主李煜。馮延巳曾官至中主朝宰相,留詞一百多首。最能代表他的成就的有《鵲踏枝》十幾首。如:

誰道閑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這些詞逐漸擺脫了描繪婦女的容貌服飾,而著力抒寫人物內心的哀愁。在纏綿悱惻的「閑情」、「春愁」中,流露出對南唐沒落王朝的關心和憂傷。語言也比較清新流轉。馮詞把溫庭筠以來的婉約詞風推進了一步。

南唐中主李璟,前期還能擴展國土,使南唐成為南方大國,後期只能對周奉表稱臣。留詞四首,如《攤破浣溪沙》: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無限恨,倚闌干。

內容雖還是離愁別恨,但境界更闊大,感慨也更深沉了。李璨曾問馮延巳:「『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馮詞《謁金門》的開頭兩句)』,干卿底事?」馮回答說:「未若陛下『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即引此詞。

李煜,世稱李後主,他工書,善畫,洞曉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藝才能。他即位時,宋已建立,南唐形勢岌岌可危。他對宋委曲求全,過了十幾年苟且偷安的生活,縱情聲色,侈陳游宴。公元975年宋兵破金陵,他投降,被俘到汴京,度過兩年囚徒生活,於978年被宋太宗派人毒殺。

李煜前期有些詞寫他對宮廷豪華生活的迷戀,當南唐王朝進一步走向沒落時,他還得意洋洋地寫他的酣歌狂舞生活,這是十足的亡國之音。如《浣溪沙》: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

隨著南唐內外危機的深化,李煜逐漸感覺到他無法擺脫的沒落命運,因而在部分詞里流露出沉重的哀愁。如《清平樂》: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雖屬描寫離愁別恨的傳統題材,但從「拂了一身還滿」的落花和「更行更遠還生」的春草里,反映出他心情的沉重。

南唐的亡國,他由小皇帝降為囚徒的巨大變化,使他後期的詞呈現出不同的風貌,也獲得了一些新的成就。面對亡國之君的殘酷現實,在詞里傾瀉他「日夕以眼淚洗面」的深哀巨痛,讀起來哀婉感人。如: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許多愁?恰似一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浪淘沙》

詞里的「故國」、「江山」、「往事」實際只是小皇帝的生活,這種生活的必然沒落,他本身又不可能看到更好的前途,就只能沉沒在一江春水似的長愁中。這些詞曾經感動過不少失去自己美好生活的人們,但不能給人看到自己的前途而為之奮斗的力量,這是以感傷為基調的詩詞與格調悲壯詩詞的明顯區別。

李煜在我國詞史上的地位,更多地決定於他的藝術成就。他改變了晚唐五代以來詞人通過一個婦女的不幸遭遇,流露或曲折表達自己心情的手法,而直接傾瀉自己的深哀劇痛,使詞成為詩人們可以多方面言懷述志的新詩體,在藝術手法上給後來豪放派詞家以影響。另外他善於用白描的手法抒寫生活感受,如「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構成了畫筆達不到的意境。他還善於用貼切的比喻如「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將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語言明凈、優美,擺脫了花間詞人雕琢字句的作風。

⑹ 婉約派和花間派有什麼區別

一、題材寬度不同。

1、花間派內容題材的狹窄,常被人所詬病的「艷」。由於這些詞人大多是紈絝子弟,在政治上沒有什麼作為,因此他們的作品大多是女子生活,呈現出對享樂生活的追求和感官刺激的欣羨。

2、婉約派多寫女性生活和女性之美而帶來的審美新感受,這就使得詩詞更加貼近生活貼近個人感情世界。言情,是婉約詞的傳統題材,也是婉約詞的主要特點。

二、詞語境界不同。

1、花間派的「艷」主要體現在辭藻的艷麗,往往通過華麗的辭藻堆砌出整個場景。語句描寫的艷麗,造句非常的精美。

2、婉約派則是在花間派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擺脫了花間派的「艷」,而變得更加雅緻含蓄。語句則清新自然,委婉含蓄的多。

三、寄寓情感不同。

1、花間派在刻畫人物,模擬內心世界的方面有很高的技巧,把人物內心刻畫的真實感人。與此同時,這個時期的婦女生活空間很狹窄,因而描寫的場景就在特定的畫面中展開。

2、婉約派詞人在表現兒女情長、離愁別緒的同時,又往往借詠燕、詠柳、詠梅、詠楊花等,寄寓身世之感,抒難於明言之意。將作者的內心所思所感帶入詞中,借用詞中景物抒發自己的情感。

(6)花間派招商加盟擴展閱讀:

對比花間派溫庭筠的《菩薩蠻》與婉約派李清照的《如夢令》,就能發現二者的區別所在。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唐代:溫庭筠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綉羅襦,雙雙金鷓鴣。

釋義:

眉妝漫染,疊蓋了部分額黃,鬢邊發絲飄過。潔白的香腮似雪,懶得起來,畫一畫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遲遲。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對了前鏡,又對後鏡,紅花與容顏,交相輝映,剛穿上的綾羅裙襦,綉著一雙雙的金鷓鴣。

這首《菩薩蠻》是溫庭筠所填十四首中,流傳最廣泛的一首。整首詞只有一個主題,就是閨閣女子的「梳妝」。通過對女子「梳妝」神態動作的描寫,勾勒出一幅慵懶的女子晨起梳妝圖,通過個別字體的描寫,將女子的心事藏於詞間。

「懶」與「遲」二字可體現女子那毫無興致的心緒;文末的「雙雙」二字與之呼應,可以猜測出女子些許的心事。整首《菩薩蠻》中,溫庭筠只是對詞中女子進行描寫,並沒有個人的任何情感在裡面。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釋義:

昨夜雨雖然下得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雖然睡了一夜,仍有餘醉未消。問那正在卷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說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樣。知道嗎?知道嗎?這個時節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整首詞六句,三十三個字,通過對夜半雨後與殘酒未消的描寫,來引出對海棠的關切。「試」字刻畫出李清照糾結矛盾的心態。全詞最妙的就是最後二句「綠肥紅瘦」就能看出李清照的傷花之心,「綠肥」與「紅瘦」的兩相對比,將李清照的凄婉悲涼描寫的十分透徹。

對詞的分析,我們可以輕易看出李清照的惜花憐花之意,但也暗藏著李清照對時光流逝,容顏易老的感嘆。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現,《菩薩蠻》中的語句描寫的艷麗,造句非常的精美;而《如夢令》當中的語句則清新自然,委婉含蓄的多。還有就是花間派的《菩薩蠻》是對詞中人物的內心進行刻畫塑造;婉約派的《如夢令》則是將作者的內心所思所感帶入詞中,借用詞中景物抒發自己的情感。

⑺ 花間派是什麼

花間派

中國晚唐五代詞派。五代後蜀趙崇祚選錄唐末五代詞人18家作品500首編成《花間集》(10卷),其中除溫庭筠、皇甫松、和凝、孫光憲外,其餘如韋庄、薛昭蘊、牛嶠、張泌、毛文錫、牛希濟、歐陽炯、顧夐、魏承班、鹿虔扆、閻選、尹鶚、毛熙震、李珣等,都是集中在蜀地的文人。他們的詞風大體相近。後世因而稱之為花間派。溫庭筠、韋庄是其代表作家,二人雖都側重寫艷情離愁,但風格不同,溫詞穠艷華美,韋詞疏淡明秀。其餘詞人,多蹈溫、韋余風,內容不外歌詠旅愁閨怨、合歡離恨,多局限於男女燕婉之私,格調不高。但鹿虔扆、歐陽炯、孫光憲也有一些較有現實意義的作品。花間詞在思想上無甚可取,但其文字富艷精工,藝術成就較高,對後世詞作影響較大。《花間集》有南宋紹興、淳熙、開禧年間3種刻本。今人李一氓《花間集校》,1981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再版。

花間派是晚唐南北朝時候的主要流派之一。當時詞主要分為兩派:花間派和西蜀詞派。
花間派的代表人物有溫庭筠、韋庄、牛希濟、歐陽炯、李珣等等,詞風香艷穠麗,但我個人認為他們的大部分詞都是華麗辭藻的堆砌,感情空洞,沒有讓我愛不釋手的感覺。韋庄算是其中風格比較清麗的一位了,但我最喜歡他的一首卻不是典型花間風格的,而是一首很熱烈的「思帝鄉 」:
春日游

⑻ 宋詞花間派的創始人是

溫庭筠(花間詞派詞派鼻祖)。

花間詞派出現於晚唐五代時期,產生於西蜀,得名於趙崇祚編輯的《花間集》。花間派中「花間」兩字出自花間詞人張泌的詩句——「還似花間見,雙雙對對飛」。

陳洵《海綃說詞雲》:「詞興於唐,李白肇基,溫岐受命,五代瓚緒,韋庄為首。」

作為晚唐著名詩人,溫庭筠詩詞俱佳,以詞著稱。溫庭筠詩詞,在思想意義上雖大多無較高的價值,但在藝術上卻有獨到之處,歷代詩論家對溫庭筠詩詞評價甚高,被譽為花間派鼻祖。

王拯《龍壁山房文集懺庵詞序》雲,詞體乃李白、王建、溫庭筠所創,「其文窈深幽約,善達賢人君子愷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論者以庭筠為獨至。」

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雲:「詞有高下之別,有輕重之別。飛卿下語鎮紙,端已揭響入雲,可謂極兩者之能事。」

又載張惠言語雲:「飛卿之詞,深美閎約,信然。飛卿蘊釀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懾,備剛柔之氣。」「針縷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跡,花間極有渾厚氣象。如飛卿則神理超越,不復可以跡象求矣。然細繹之,正字字有脈絡。」

劉熙載《藝概》更雲:「溫飛卿詞,精妙絕人。」溫庭筠在詞史上的地位,確是非常重要的。

《花間集》收溫詞最多達66首,可以說溫庭筠是第一位專力填詞的詩人。詞這種文學形式,到了溫庭筠手裡才真正被人們重視起來,隨後五代與宋代的詞人競相為之,終於使詞在中國古代文壇上成蔚為大觀,至當前仍然有著極廣泛的影響。溫庭筠對詞的貢獻,永遠受到後人的尊敬。

⑼ 花間派的簡介

是晚唐五代奉溫庭筠為鼻祖而進行詞的創作的一個文人詞派,得名於後蜀趙崇祚編輯的《花間集》.選錄唐末五代詞人18家作品500首編成《花間集》(10卷),其中除溫庭筠、皇甫松、和凝、孫光憲外,其餘如韋庄、薛昭蘊、牛嶠、張泌、毛文錫、牛希濟、歐陽炯、顧夐、魏承班、鹿虔扆、閻選、尹鶚、毛熙震、李珣等,都是集中在蜀地的文人。都側重寫艷情離愁,但風格不同,內容不外歌詠旅愁閨怨、合歡離恨,多局限於男女燕婉之私,其文字富艷精工,藝術成就較高,對後世詞作影響較大。

⑽ 花間派,婉約派是什麼,區別

婉約派:婉約派為中國宋詞流派。婉約,即婉轉含蓄。其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音律婉轉和諧,語言圓潤清麗,有一種柔婉之美。

花間派:花間詞派產生於於晚唐五代時期的前蜀,是中國古代詩詞學流派之一,其名得自於後蜀趙崇祚所編詞集《花間集》。

一、特點不同。

婉約詞派的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慎密,重視音律諧婉,語言圓潤,清新綺麗,具有一種柔婉之美。但內容比較狹窄。

縱觀花間詞派的作品詞風浮艷,多寫情愛。大多數為所謂男詞人寫女性生活的「閨情」代言體。

二、代表人物不同。

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張先、晏殊、晏幾道、歐陽修、秦觀、賀鑄、周邦彥、李清照等(一般也包括晚唐五代時期的溫庭筠和李煜)。

花間派的代表人物有溫庭筠、皇甫松、和凝、孫光憲、韋庄、薛昭蘊、牛嶠、張泌、毛文錫、牛希濟、歐陽炯、顧夐、魏承班、鹿虔扆、閻選等。

三、誕生時間不同

婉約派為中國宋詞流派。婉約詞風長期支配詞壇,直到南宋,姜夔、吳文英、張炎等大批詞家,皆受影響。

花間詞誕生於晚唐五代,晚唐五代時,中國南方相對安定的社會環境為詞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相繼出現了西蜀和南唐兩個詞壇中心。

熱點內容
書法輔導班加盟有免費教師培訓 發布:2021-08-17 15:55:14 瀏覽:529
鋼知門加盟商 發布:2021-08-17 15:55:12 瀏覽:534
加盟商共贏話術 發布:2021-08-17 15:55:07 瀏覽:733
冷水江市世紀華聯超市加盟條件 發布:2021-08-17 15:55:04 瀏覽:113
開蛋糕店加盟和不加盟哪個好 發布:2021-08-17 15:55:03 瀏覽:81
佛教用品加盟商 發布:2021-08-17 15:54:13 瀏覽:654
湖南衡陽超市加盟 發布:2021-08-17 15:54:10 瀏覽:712
畢節加工鋰電池加盟騙局揭秘 發布:2021-08-17 15:54:09 瀏覽:92
哪有女裝拆扣店加盟 發布:2021-08-17 15:54:08 瀏覽:996
兒童加盟店有哪些項目 發布:2021-08-17 15:53:11 瀏覽: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