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招商加盟 » 花间派招商加盟

花间派招商加盟

发布时间: 2021-08-13 01:05:41

⑴ 花间派与婉约派的区别

1、诞生时间不同

花间词诞生于晚唐五代,晚唐五代时,中国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为词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相继出现了西蜀和南唐两个词坛中心。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皆受影响。

2、风格不同

花间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她们的离愁别恨。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形成了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

婉约派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狭窄。

3、代表人物不同

花间词代表人物:温庭筠、韦庄、皇甫松;

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

⑵ 花间派诗人有那些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今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出生于当时唐安西大都护府所在的碎叶城(今吉尔斯坦境内)。天才横溢,被誉为谪仙人。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杜甫(712-770),字子美,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属河南),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诗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

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为南京人或山西太原人。开元十五年进士,一生只做过中下级官吏,安史之乱时,于还江宁途中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以写宫怨、边塞、送别为佳,尤长于七绝,有“七绝圣手”之称,时人推为“诗家天子”。

丘为(694-789?),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天宝年间进士,历官太子右庶子,与王维、刘长卿等友善,活到95岁,相传是唐代享寿最高的一位诗人。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今湖北江陵人,一说江西南康人。开元十四年进士,由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迁左拾遗,终著作郎,后归隐江东。诗多写山林隐逸生活和方外之情,清秀俊丽。

常建(708-765?),籍贯不详,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只做过盱眙尉的小官。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

岑参(715-770),南阳人,一说湖北江陵人,少时隐居河南嵩阳。天宝三年进士,初为小官,后做过嘉州刺史等官,世称“岑嘉州”。诗以写边塞生活著称,与高适齐名,合称“高岑”。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郎、聱叟,曾避难入猗于洞,因号猗于子,河南人。天宝十二年进士,因招募义军抗击史思明有功,广德二年授道州刺史,后迁容管经略史。诗多讽喻时政,反映人民疾苦。

韦应物(737-791?),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天宝末年曾在宫廷担任过玄宗的侍卫官,早年为人任侠,狂放不羁,后来发奋读书考中进士。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德宗贞元年九年进士,又举博学鸿词科。官礼部员外郎,因参与变革的王叔文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诗文在当时都很有名,和韩愈共同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隐居河南嵩山,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只做过县尉一类的小官。一生困顿,性情耿介,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炎凉世态。语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年轻时使年任侠,睿宗文明元年进士,武则天执政时,任时麟台正字、右拾遗等小官。他对自六朝以来浮华绮丽的诗风深感不满,力求改革,在诗歌创作与理论上都作出过重要贡献。

李颀(690-751),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幼孤贫刻苦好学,德宗贞元八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因上疏请免关中赋役,贬为阳山县令。后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迁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做过吏部侍郎,死谥文公,故世称韩吏部、韩文公。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与柳宗儿合称韩柳。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重气势。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号士。其先世为太原人,后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出生于河南新郑。贞元十五年进士。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哪《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因处于牛李常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其诗构思新奇,风格农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

高适(702-765),字达夫,德州莜(今河北景县)人,少潦倒落拓,四十岁后举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县尉,不久即辞去,后来在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幕中掌书记,接触了大漠神奇风光和戍边士卒的艰苦生活。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与岑参齐名,也称“高岑”。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十四岁应幽素科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交趾探望父亲,不幸溺溺水死,年仅二十七岁。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骆宾王(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早年落魄无行,但诗文早有名,平生只做过主簿一类的小官,参加过徐敬业讨伐武则天的义兵,为徐起草了《讨武氏檄》,后来兵败亡命,不知所终。也是初唐四杰之一。

杜审言(约646-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

宋之问(约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进士,武则天时官尚方监丞,中宗时入选为修文馆学士,因诌事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为士林所不齿,玄宗先天年间赐死。所作多粉饰现实,歌颂升平,价值不大,但律诗在初唐时有一定地位。

王湾(?-750),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开元五年任荥阳主簿,终洛阳尉。诗作流传下来的不多,这首《次北固山下》为最著名。

刘长卿(709-790?),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两遭贬谪,移睦州司马,官司随州刺史。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受,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五言诗成就较高,被称为“五言长城”。

李益(748-827),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宪宗时官秘书少监,终礼部尚书。诗风豪放明快,尤以边塞诗为有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贞元九年进士,登博学鸿词科,授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变法,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因宰相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刘白”,诗风格清新,宛转含蓄,善于吸收民歌的精华,并多反映社会生活。

张籍(768-830?),字文昌,原籍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少时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郎”或“张司业”。又因其家境穷困,眼疾严重故孟郊称他为“穷瞎张太祝”。是韩愈的学生,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重,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和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及剑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 ,终中书舍人。诗豪爽清丽,自成风格,人称“小杜”。又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飞卿,今山西祁县人。文思敏捷,精通音律。每入试,押官韵,八*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诗辞藻华丽,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亦作词,是“花间派”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杜荀鹤(846-907),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相传为杜牧出妾之子。昭宗大顺二年进士,但示授官。后任五代梁太祖朱温的翰林学士,仅五日而卒。其诗语言通俗,部分作品反映唐末军阀混战局面下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悲惨遭遇,当时较突出,宫词也很有名。

韦庄(836-910),字端已,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昭宗乾宁元年进士,年轻时生活放荡,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建为前蜀皇帝,任命他为宰相,诗词都很有名,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拟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但诗中对黄巢农民起义军颇多诋毁。所作词语言清丽,多用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的重要词人。

崔颢(约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官司勋员外郎。早期有过一段风流不羁的生活,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历边塞,诗风变得雄浑豪放。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早年家贫。举贞元九年明经科,十九年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到贬斥,后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最后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上。与白居易同为早期新乐府运动倡导者,诗亦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其实,无论是反映生活的广度与深度还是诗歌艺术,元稹都远不能与白居易相比。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贾岛(779-843),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落拓为僧,名无本,后韩愈劝之还俗。屡考进士不中,曾任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是有名的苦吟诗人,以追求清奇、冷峭的意境著称,又重炼字。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州(今浙江萧山)人,武则天证圣元年进士,曾任礼部侍郎、太子宾客、秘书监等。自号四明狂客,与李白、张旭等人在长安称“饮中八仙”。工书法,尤善草隶,诗多祭神乐章和应制之作,偶有小诗清新可喜。

张旭(675-750?),字伯高,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常熟县尉,金吾长史。善草书,性好酒,世称张颠,也是“饮中八仙”之一。其草书当时与李白诗歌、裴文剑舞并称“三绝”,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

崔护 字殷功,博陵人。贞元十二年登第。终岭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

⑶ “花间派:鼻祖的 是

没看懂!你的意思是花间派的鼻祖是谁?还是什么意思???

⑷ 婉约派 花间派的代表词人有那些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

花间派的代表人物有温庭筠、韦庄、欧阳炯、牛希济、李珣、鹿虔扆、薛昭蕴

一、柳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晏殊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三、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四、温庭筠

温庭筠(812?—870?),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中唐以后,文人写词的渐多,温庭筠是其中写词最多、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作家。他出身于没落贵族的家庭,长期出入歌楼妓馆,为当时士大夫所不齿,终身困顿,到晚年才任方城尉和国子监助教。

他的诗和李商隐齐名,但更多表现个人的沦落不偶,而较少伤时感事之作。就是他的爱情诗,虽文采绚烂,而雕琢过甚,带有浓厚的唯美主义倾向,实际是齐梁绮艳诗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温庭筠的诗虽不能和李商隐相比。

由于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他在词创作的艺术成就上却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温词现传六十多首,比之他的诗,这些词的题材更狭窄,绝大多数是描写妇女的容貌、服饰和情态的。

五、韦庄

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

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其诗多以伤时、感旧、离情、怀古为主题;其律诗圆稳整赡、音调浏亮,绝句情致深婉、包蕴丰厚,发人深思;其词多写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上层社会之冶游享乐生活及离情别绪,善用白描手法,词风清丽 。

⑸ 花间派和李煜的词有什么联系

唐人歌唱多用五七言绝句,唱时加上和声。唐歌曲中的和声,有和于句中与句尾者,如《竹枝》即以“竹枝”两字和于句中,以“女儿”两字和于句尾。由于音乐的发展和需要,整齐的五、七言诗谱入曲调中已经不合要求。于是根据和声辞的长短,就长短声填长短句,使合曲拍,这就自然形成一种可以配合曲调歌唱的新诗体,这就是词。

李煜词产生于初盛唐,它本来自民间。根据敦煌发现的文卷编成的《敦煌曲子词》说明早在唐中叶以前已经出现的民间词,歌咏的内容比较丰富,有涉及农民起义的,有歌咏反抗少数民族统治者压迫的斗争的,有感伤边塞征战之苦的,有专咏疾病医疗的,有感慨赴考落第的,有自慨贫病不能还乡的,有咏夫妇离别的,也有不少谈情说爱的。其中有不少好词。有一首已失词调残缺不全的词:

十四十五上战场,手执长枪,低头泪落悔吃粮,步步近刀枪。昨夜马惊辔断,惆怅无人遮拦。

写幼年新兵初上战场时的心情,写得很动人。《敦煌曲子词》文字通俗,情意真切,显然是民间流行的唱辞,说明在文士作词以前,民间已有大量好词在歌唱。

中唐前后,由于民间词的广泛流传,一部分比较接近人民的诗人开始了词的创作。张志和是较早的作家,他的《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描绘水乡风光,在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爱自然爱自由的情趣。白居易、刘禹锡是中唐时期写词较多的作家。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通过自然景物的烘托,袒露了诗人的襟怀,已经离开了民间歌词的情调。

晚唐温庭筠写词最多,对后人影响也最大。他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长期出入歌楼妓馆,由于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创作的艺术成就上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温词现传60多首,多数是描写妇女的容貌、服饰和情态的。如《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也有描写闺情的,如《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

前一首写妇女服饰之华贵,容貌之艳丽,体态之娇弱,适于宫妓歌唱以点缀没落王朝醉生梦死的生活(相传是温庭筠代宰相令狐绚写给唐宣宗的)。后一首表现妇女的离愁别恨相当动人,曾赢得一些不幸妇女和怀才不遇的文人的爱好。温庭筠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的情思。如“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不仅衬托出人物的如花美貌,也暗示她的如花薄命。又如“斜晖脉脉水悠悠”,也暗示行人的悠悠不返与闺中人的脉脉多情。他在词艺术方面的探索,有助于词的艺术特征的形成,推动了词的发展。但温词题材偏于闺情,表现过于柔弱,词句过于雕琢,也带来消极影响。它上承南朝宫体的诗风,下奠花间词派的基础,花间词派正是在这种影响下形成的。

唐末战乱,士人多逃往成都,投靠王建。西蜀依靠山川的险固,受战祸较小,割据军阀、官僚地主,弦歌宴饮,昼夜不休。这些文士继续做词寻乐,产生了一批著名的词人。后蜀赵崇祚编《花间集》十卷,选录了温庭筠等十八家的词500首。其中主要作者有韦庄、皇甫松、薛昭蕴、牛峤、毛文锡、朱希济、欧阳炯、顾蛊、鹿虔康、和凝、孙光宪等。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外,都是集中在西蜀的文人。他们在词风上大体一致,后世因称为花间词人。花间词人奉温庭筠为鼻祖,绝大多数作品堆砌华艳的词藻来形容妇女的服饰和体态,题材比温词更狭窄,内容更空虚。在艺术上缺乏意境的创造,只是片面发展温词雕琢字句的一面。所以陆游《花间集跋》说:“斯时天下岌岌,士大夫乃流宕至此。”一针见血地批评了他们反现实主义的创作倾向。

花间词人中与温庭筠齐名的韦庄,作品稍有内容,风格也较温词清新明朗。如《思帝乡》: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写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追逐爱情幸福,比其他花间词中的妇女形象生动得多。又如《女冠子》二首: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前词写闺中人陈诉离别之情,后词写行人叙述梦中相见,在构思布局上别具匠心。且语言生动,与专事雕琢词句者不同。韦词上承白居易、刘禹锡,下启冯延巳、李煜,可说是花间词中的别调。另外,牛希济《生查子》中的: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颇有南朝乐府民歌情味;李殉《南乡子》中的: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花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把南国水乡风光和劳动妇女的形象带到词里来,颇为清新开朗。然而他们的成就在后来崇拜花间派的词家中反未得到继承。

五代时期另一个词的中心产地是南唐国。几个跟花间词人同时而稍晚的词家,集中在南唐的首都金陵。金陵、扬州原为长江下游最繁盛的都市。这时经济又继续有所发展,中原人士不少到此避乱,南唐国君又爱好文学,于是出现了南唐词。南唐词的生活基础与花间词并无两样,然而南唐中主李璟后期就面临周、宋威胁,面临亡国危机,这些没落小王朝的君臣,即使还强欢作乐,也不能不流露他们绝望的心情。这就决定了南唐词的感伤基调,在这一点上与西蜀词稍有不同。

南唐词重要作家有冯延巳、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冯延巳曾官至中主朝宰相,留词一百多首。最能代表他的成就的有《鹊踏枝》十几首。如: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这些词逐渐摆脱了描绘妇女的容貌服饰,而着力抒写人物内心的哀愁。在缠绵悱恻的“闲情”、“春愁”中,流露出对南唐没落王朝的关心和忧伤。语言也比较清新流转。冯词把温庭筠以来的婉约词风推进了一步。

南唐中主李璟,前期还能扩展国土,使南唐成为南方大国,后期只能对周奉表称臣。留词四首,如《摊破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内容虽还是离愁别恨,但境界更阔大,感慨也更深沉了。李璨曾问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词《谒金门》的开头两句)’,干卿底事?”冯回答说:“未若陛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即引此词。

李煜,世称李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他即位时,宋已建立,南唐形势岌岌可危。他对宋委曲求全,过了十几年苟且偷安的生活,纵情声色,侈陈游宴。公元975年宋兵破金陵,他投降,被俘到汴京,度过两年囚徒生活,于978年被宋太宗派人毒杀。

李煜前期有些词写他对宫廷豪华生活的迷恋,当南唐王朝进一步走向没落时,他还得意洋洋地写他的酣歌狂舞生活,这是十足的亡国之音。如《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随着南唐内外危机的深化,李煜逐渐感觉到他无法摆脱的没落命运,因而在部分词里流露出沉重的哀愁。如《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虽属描写离愁别恨的传统题材,但从“拂了一身还满”的落花和“更行更远还生”的春草里,反映出他心情的沉重。

南唐的亡国,他由小皇帝降为囚徒的巨大变化,使他后期的词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也获得了一些新的成就。面对亡国之君的残酷现实,在词里倾泻他“日夕以眼泪洗面”的深哀巨痛,读起来哀婉感人。如: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许多愁?恰似一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

词里的“故国”、“江山”、“往事”实际只是小皇帝的生活,这种生活的必然没落,他本身又不可能看到更好的前途,就只能沉没在一江春水似的长愁中。这些词曾经感动过不少失去自己美好生活的人们,但不能给人看到自己的前途而为之奋斗的力量,这是以感伤为基调的诗词与格调悲壮诗词的明显区别。

李煜在我国词史上的地位,更多地决定于他的艺术成就。他改变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人通过一个妇女的不幸遭遇,流露或曲折表达自己心情的手法,而直接倾泻自己的深哀剧痛,使词成为诗人们可以多方面言怀述志的新诗体,在艺术手法上给后来豪放派词家以影响。另外他善于用白描的手法抒写生活感受,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构成了画笔达不到的意境。他还善于用贴切的比喻如“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语言明净、优美,摆脱了花间词人雕琢字句的作风。

⑹ 婉约派和花间派有什么区别

一、题材宽度不同。

1、花间派内容题材的狭窄,常被人所诟病的“艳”。由于这些词人大多是纨绔子弟,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因此他们的作品大多是女子生活,呈现出对享乐生活的追求和感官刺激的欣羡。

2、婉约派多写女性生活和女性之美而带来的审美新感受,这就使得诗词更加贴近生活贴近个人感情世界。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

二、词语境界不同。

1、花间派的“艳”主要体现在辞藻的艳丽,往往通过华丽的辞藻堆砌出整个场景。语句描写的艳丽,造句非常的精美。

2、婉约派则是在花间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摆脱了花间派的“艳”,而变得更加雅致含蓄。语句则清新自然,委婉含蓄的多。

三、寄寓情感不同。

1、花间派在刻画人物,模拟内心世界的方面有很高的技巧,把人物内心刻画的真实感人。与此同时,这个时期的妇女生活空间很狭窄,因而描写的场景就在特定的画面中展开。

2、婉约派词人在表现儿女情长、离愁别绪的同时,又往往借咏燕、咏柳、咏梅、咏杨花等,寄寓身世之感,抒难于明言之意。将作者的内心所思所感带入词中,借用词中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

(6)花间派招商加盟扩展阅读:

对比花间派温庭筠的《菩萨蛮》与婉约派李清照的《如梦令》,就能发现二者的区别所在。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唐代: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释义: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这首《菩萨蛮》是温庭筠所填十四首中,流传最广泛的一首。整首词只有一个主题,就是闺阁女子的“梳妆”。通过对女子“梳妆”神态动作的描写,勾勒出一幅慵懒的女子晨起梳妆图,通过个别字体的描写,将女子的心事藏于词间。

“懒”与“迟”二字可体现女子那毫无兴致的心绪;文末的“双双”二字与之呼应,可以猜测出女子些许的心事。整首《菩萨蛮》中,温庭筠只是对词中女子进行描写,并没有个人的任何情感在里面。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释义: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整首词六句,三十三个字,通过对夜半雨后与残酒未消的描写,来引出对海棠的关切。“试”字刻画出李清照纠结矛盾的心态。全词最妙的就是最后二句“绿肥红瘦”就能看出李清照的伤花之心,“绿肥”与“红瘦”的两相对比,将李清照的凄婉悲凉描写的十分透彻。

对词的分析,我们可以轻易看出李清照的惜花怜花之意,但也暗藏着李清照对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感叹。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菩萨蛮》中的语句描写的艳丽,造句非常的精美;而《如梦令》当中的语句则清新自然,委婉含蓄的多。还有就是花间派的《菩萨蛮》是对词中人物的内心进行刻画塑造;婉约派的《如梦令》则是将作者的内心所思所感带入词中,借用词中景物抒发自己的情感。

⑺ 花间派是什么

花间派

中国晚唐五代词派。五代后蜀赵崇祚选录唐末五代词人18家作品500首编成《花间集》(10卷),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孙光宪外,其余如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顾夐、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等,都是集中在蜀地的文人。他们的词风大体相近。后世因而称之为花间派。温庭筠、韦庄是其代表作家,二人虽都侧重写艳情离愁,但风格不同,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秀。其余词人,多蹈温、韦余风,内容不外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多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格调不高。但鹿虔扆、欧阳炯、孙光宪也有一些较有现实意义的作品。花间词在思想上无甚可取,但其文字富艳精工,艺术成就较高,对后世词作影响较大。《花间集》有南宋绍兴、淳熙、开禧年间3种刻本。今人李一氓《花间集校》,198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

花间派是晚唐南北朝时候的主要流派之一。当时词主要分为两派:花间派和西蜀词派。
花间派的代表人物有温庭筠、韦庄、牛希济、欧阳炯、李珣等等,词风香艳秾丽,但我个人认为他们的大部分词都是华丽辞藻的堆砌,感情空洞,没有让我爱不释手的感觉。韦庄算是其中风格比较清丽的一位了,但我最喜欢他的一首却不是典型花间风格的,而是一首很热烈的“思帝乡 ”:
春日游

⑻ 宋词花间派的创始人是

温庭筠(花间词派词派鼻祖)。

花间词派出现于晚唐五代时期,产生于西蜀,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花间派中“花间”两字出自花间词人张泌的诗句——“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陈洵《海绡说词云》:“词兴于唐,李白肇基,温岐受命,五代瓒绪,韦庄为首。”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诗词俱佳,以词著称。温庭筠诗词,在思想意义上虽大多无较高的价值,但在艺术上却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王拯《龙壁山房文集忏庵词序》云,词体乃李白、王建、温庭筠所创,“其文窈深幽约,善达贤人君子恺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论者以庭筠为独至。”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词有高下之别,有轻重之别。飞卿下语镇纸,端已揭响入云,可谓极两者之能事。”

又载张惠言语云:“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信然。飞卿蕴酿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慑,备刚柔之气。”“针缕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迹,花间极有浑厚气象。如飞卿则神理超越,不复可以迹象求矣。然细绎之,正字字有脉络。”

刘熙载《艺概》更云:“温飞卿词,精妙绝人。”温庭筠在词史上的地位,确是非常重要的。

《花间集》收温词最多达66首,可以说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填词的诗人。词这种文学形式,到了温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们重视起来,随后五代与宋代的词人竞相为之,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成蔚为大观,至当前仍然有着极广泛的影响。温庭筠对词的贡献,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

⑼ 花间派的简介

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得名于后蜀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选录唐末五代词人18家作品500首编成《花间集》(10卷),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孙光宪外,其余如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顾夐、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等,都是集中在蜀地的文人。都侧重写艳情离愁,但风格不同,内容不外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多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其文字富艳精工,艺术成就较高,对后世词作影响较大。

⑽ 花间派,婉约派是什么,区别

婉约派: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花间派:花间词派产生于于晚唐五代时期的前蜀,是中国古代诗词学流派之一,其名得自于后蜀赵崇祚所编词集《花间集》。

一、特点不同。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狭窄。

纵观花间词派的作品词风浮艳,多写情爱。大多数为所谓男词人写女性生活的“闺情”代言体。

二、代表人物不同。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一般也包括晚唐五代时期的温庭筠和李煜)。

花间派的代表人物有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孙光宪、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顾夐、魏承班、鹿虔扆、阎选等。

三、诞生时间不同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皆受影响。

花间词诞生于晚唐五代,晚唐五代时,中国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为词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相继出现了西蜀和南唐两个词坛中心。

热点内容
书法辅导班加盟有免费教师培训 发布:2021-08-17 15:55:14 浏览:529
钢知门加盟商 发布:2021-08-17 15:55:12 浏览:534
加盟商共赢话术 发布:2021-08-17 15:55:07 浏览:733
冷水江市世纪华联超市加盟条件 发布:2021-08-17 15:55:04 浏览:113
开蛋糕店加盟和不加盟哪个好 发布:2021-08-17 15:55:03 浏览:81
佛教用品加盟商 发布:2021-08-17 15:54:13 浏览:654
湖南衡阳超市加盟 发布:2021-08-17 15:54:10 浏览:712
毕节加工锂电池加盟骗局揭秘 发布:2021-08-17 15:54:09 浏览:92
哪有女装拆扣店加盟 发布:2021-08-17 15:54:08 浏览:996
儿童加盟店有哪些项目 发布:2021-08-17 15:53:11 浏览:624